少壮不备份,老大徒伤悲 — 请认真备份数据

· Read in about 1 min · (23 Words)

今天又听到一个rm -rf / 式的悲剧,幸亏没root权限,只把自己家的东西删的一干二净。可是,他没有备份!本文谈谈我对数据备份的一些想法。

即使是很有经验的linux使用者也不能完全避免一时疏忽。应对rm -rf可能带来的悲剧有多种途径,包括一些linux发行版默认设置别名alias rm='rm -i' ,以及通过别名设置rm为其它更安全的删除软件,比如我在Linux配置备忘录里面提到的trash-cli(其它中文介绍!)。平时删除文件到“回收站”即可,再定期清空回收站。

无论防范措施做得再好,也比不上良好的备份习惯。

备份的原则是,不容易重新获取的数据,一定要备份!

下面是我在数据处理工作中备份的一些经验:

  1. 原始数据主要放服务器上,如果不是特别占空间,PC也放一份。
  2. 代码当然是放PC,需要运行的时候再拷贝到服务器上。
  3. 各种文档,包括命令及其参数,结果、总结,放PC上。
  4. 最终的运行结果(特别是耗时的),从服务器上下一份到PC。
  5. 每个阶段的代码、文档等都压缩打包放一份存在PC,同时传一份到服务器。
  6. 多步骤、复制的任务最好有pipeline,方便重复,之前的文章有详细介绍。

上面讲得是工作中有另一台机器做备份的情况,也适用于家庭。然而,大多数情况下,大家只有自己的一个笔记本电脑,里面包含多年来存下来的一些充满美好回忆的照片和视频(不要妄想放到QQ相册,万一QQ被盗后被人删除呢?),以及学习工作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文档,表格等等。试想哪一天电脑硬盘坏掉,或者电脑被偷,那该如何是好?

工作上常用的备份是将阶段性的东西刻入光盘,或者拷贝到移动硬盘。对有固定住所的个人或者固定场地的公司来说是可行的办法,但对于我们这种经常搬家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风险。

我觉得最方便的是通过多家网络硬盘来备份数据。我的习惯是,文档代码等敏感数据放到Dropbox,照片视频等占用空间大的数据放到百度云等国内网盘上。

至于隐私问题,大家自己权衡。实在敏感,还是不要上传,不那么敏感的加密后上传。放本地电脑也要注意,最好软件加密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光盘,硬盘都是有使用、保存年限的,也可能因为不可抗力发生损坏。最好的办法是多重备份,增加可靠性。